(通讯员:印征洋 唐俪玲 林静)6月27日上午,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2024年工作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相关课程负责人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胡亚敏教授主持。会议议程主要有四项,一是布置本年度工作计划及经费分配情况,二是介绍虚拟教研室网站建设情况,三是介绍文学批评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相关工作,四是各课程负责人汇报已完成工作及未来建设建议。
胡亚敏教授首先对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当前校内外形势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在虚拟教研室网站和课程建设上做出以下规划:强调以课程为中心,在课程基础上打造教材,同时尽快完成虚拟教研室网站的升级。胡老师指出,教材要形成系列,各课程教材既要与当今现实结合,又要与数字化结合,并且心中一定要有学生,力争写出高水平教材。胡老师还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虚拟教研室未来三年建设的主要任务:2024年基本完成网站升级和课程建设;2025年逐步完成教材和配套数字化建设;与此同时,逐渐做好课程推广工作。

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胡亚敏教授主持会议

李远老师作主题发言
会议第三阶段,黎杨全教授介绍文学批评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相关工作。黎杨全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对中西部高校“新文科建设与文学批评的教学创新”会议的大力支持,并汇报了文学批评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前期相关筹备工作。

黎杨全老师作主题发言
会议第四阶段,各位课程负责人汇报了当前课程的建设进度。
刘涛老师汇报了“中国近代文学批评”课程当前的建设进度。在资源库建设方面,已完成部分文献的搜集整理及详细目录编制。在课程微视频方面,已撰写完成课程微视频脚本,并制作了部分微视频。在课程内容方面,已撰写了部分课程讲稿。除此之外,课程组完成了一篇课程教学论文。未来,“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课程”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制作课程PPT和微视频,并编写课程教材。

刘涛老师进行课程建设分享
张静老师汇报了“中国民间文学批评”课程的建设情况。在2023年工作的基础上,该课程目前稳步推进课程打造、资源建设、民间文学经典阐释与批评工作坊三项工作,目前已完成陈建宪《红军歌谣与民间文艺》的讲座实录。张静老师同时汇报了年度计划,重点是工作坊的完善提质,包括“与传承人面对面”与“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教与学”两个主题。

张静老师进行课程建设分享
苏晖老师汇报了“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教材建设概况,并与各位老师讨论了教材的框架和内容,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苏晖老师进行课程建设分享
杨晓帆老师汇报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课程的建设情况。首先是完成了一篇教研论文,其次是完成了部分微视频制作,包括作家人文地理、新世纪文学热点、中学语文微课三个系列。在“作家进课堂”工作坊建设方面,以地方性资源为基础,更加注重对学生参与文学现场的批评意识的培养。
王海龙老师与万娜老师汇报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课程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思路。该教材计划以华中师范大学四十余年来坚持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马列文论课程为主要依托,在对胡亚敏老师前期已搜集的七十余本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国内十余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已开展的马列文论课程开设与建设情况访谈的经验借鉴的视野中,取长补短,抓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与“中国”这两个基本立足点,紧扣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域,直面中国具体文学批评实践的特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胡亚敏老师的指导下推进数字化教材的设计和撰写。

王海龙老师进行课程建设分享
胡亚敏教授作了会议总结,她对各位老师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感谢李远老师对会议的精心筹备,并结合老师们的汇报,就虚拟教研室未来建设作了进一步要求和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