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推进会议顺利举办

(通讯员:印征洋 唐俪玲)11月17日上午,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推进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相关课程负责人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胡亚敏教授主持,会议议程主要有三个 ,一是各课程负责人重点汇报和交流相关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二是汇报明年的初步规划和经费预算,三是讨论中西部高校“新文科建设与文学批评的教学创新”研讨会的筹备情况。


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胡亚敏教授主持会议


杨晓帆老师从微视频和工作坊两个方向介绍了“当代文学批评课程建设”的成果经验和未来设想。该课程建设了“语文微课系列”“文学地理系列”“热点述评系列”等系列微视频,通过打造系列主题微视频,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研一体、研学一体”。通过“名家讲坛”“作家进课堂”等特色工作坊系列实践课程,将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通过依托实体课程,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合力打造各高校和地区的联合课堂。下一步,课程计划结合视频库、资源库,搭建平台;持续推进工作坊系列实践课程,建设武汉地区高校的联合课堂;集聚武汉地区的高校老师,以名师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发表的空间。

苏晖老师详细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数字化课程建设情况。该项工作集中在有声书与系列微课制作两大部分,目前部分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阐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经典文学解读的系列微课制作已经完成,与高教社联合制作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声书和高教书院“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频课程正在紧密筹备当中。

徐敏老师分享了“数字画布”教学技术,使用“数字画布”能够有效地呈现课程实践的完整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数字画布”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高效研讨—教师课后反馈”的统一。

张静老师汇报了“中国民间文学批评课程”的建设情况。该课程以“让民间文学回归文学”为基本方向,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第三期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心理分析批评与民间文学、女性主义批评与民间文学等。其次是课程资源建设,通过集体讨论、选取学生的优秀习作,制作调查研究展示视频、经典文本讨论实录、经典文本改写改编和读书报告等。第三是建立民间文学经典阐释与批评工作坊,该项工作预计于11月底进行。据介绍,目前该课程已完成课堂讨论实录和微视频的部分制作。


杨晓帆老师、苏晖老师、徐敏老师、张静老师进行课程建设分享

 

黎杨全老师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想法进行了汇报。他表示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前沿性和课程深度,强调中国话语。在课程建设进度方面,目前已完成了部分课程课件和微视频的制作,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术语阐释和文本解读等系列微课和微视频的制作,同时跟进制作系列工作坊,通过案例分享、协同教研、讲座沙龙等活动,丰富和完善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

万娜老师和王海龙老师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课程的建设情况。目前该课程已完成部分微视频课程,整理了优秀批评方法案例。下一步将结合虚拟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应用实践,对标课程建设,梳理课堂资源,提炼具体问题,评析典型案例,将学生学习实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

刘涛老师汇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课程建设分为讲稿撰写、授课课件与微视频制作。下一步课程将进一步探索资源建设与技术赋能在教研课堂中深度融合的路径,继续更新和丰富文献资源库。

颜芳老师汇报了“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课程的建设情况。该课程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化、当代化的结合,以关键词为抓手形成关键词群,进而形成知识树。课程尝试引导学生运用西方文论思考中国问题,在规律阐述、现实剖析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


黎杨全老师、万娜老师、王海龙老师、刘涛老师、颜芳老师作主题发言

 

会议还讨论了中西部高校“新文科建设与文学批评的教学创新”研讨会的相关筹备工作,黎杨全教授具体汇报了会议的前期准备情况。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中西部高校的大力支持,显示了中西部高校同仁的团结和共进。

胡亚敏教授最后做了总结,对各位老师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李远老师对会议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胡亚敏教授就虚拟教研室未来的课程建设与规划设计提出几点设想。首先是突出课程群建设,强调课程建设中的精品意识和鲜明特色。二是关于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动态建设,主要对虚拟教研室的课程设置做了相应调整,具体包括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本硕博三门课程合并,增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以及筹建文学批评前沿系列课程,以保持虚拟教研室教学内容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学术探索的领先性。三是创新虚拟教研室新模式,通过跨区域的“联合课堂”“学术工作坊”等形式,探索中西部高校共建共享共进的新的教研模式。四是尽快打造虚拟教研室网站,集中展示虚拟教研室建设中的资源内容。

参会老师合影留念


请选择登录身份

授课老师

普通用户

欢迎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如您已忘记密码
可联系教研室客服找回密码

400-000-000

欢迎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设置

管理头像

上传

用户名称

个人介绍

取消

王洪涌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副院长

一、个人简介

王洪涌,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副院长。


1.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或训诂学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2.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文化解密古代汉语词汇研究教师口语中国语言学史

研究生课程:

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词汇和汉字教学研究

在线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网:汉字文化解密(主讲)古代汉语(参与)

云上中文:汉字文化解密 古代汉语 汉字解密 中国语言学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二、科研成果

(一)项目: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