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前沿问题与批评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通讯员:孙志威、刘慧慧)2024年11月15日,“文学批评前沿问题与批评话语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  

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师生参与。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互动,线上参与人数逾6000人次。


线下会场合影



线上线下参会者合影


上午的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黎杨全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周鹏程、本科生院院长刘清堂、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舜等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周校长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华中师范大学积极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胡亚敏教授团队建设的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推动了跨地域、跨学科的教学共享与共建,促进了教育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周鹏程 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舜在致辞中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文学院作为有120年历史的中文学科,致力于“双一流”学科建设,在中文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取得重要成果,成为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文学批评虚拟教研室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贡献新智慧、新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舜 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胡亚敏教授强调,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推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创新,为各高校教研室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文学批评教学的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她指出,面对人工智能、事件理论等前沿话题,文学批评面临新的挑战,学者应积极应对变化,关注前沿面向未来,虚拟教研室将在未来文学批评的研究与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

胡亚敏教授 致辞


本次会议分为专家主题报告和分议题小组讨论两大环节。在专家主题报告环节,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北京大学程苏东教授、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阳教授、上海大学张永禄教授应邀作了主题报告,分别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伦理与叙事的跨学科交叉、中国古典学视野下的古典批评话语、数字劳动视域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事件视域中的卡勒文学批评思想、创意写作与创意批评的双向阐发等问题。南开大学的周志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胡疆锋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王行坤副教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杜娟教授、余祖坤教授、杨晓帆副教授,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谈。

 曾军教授在报告《生成式AI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中指出,AI生成艺术的普及使文学创作和批评面临新挑战。AI通过人机互动高效生产多模态内容,但创作者意图与AI理解的偏差使创作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创作者角色变为人机共生,提示词成为生成结果的重要中介。AI艺术突破传统媒介,提出多模态批评需求。文艺批评应突破类型化思维,探索新的批评路径。

南开大学周志强教授在与谈中表示,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进展,但难以真正表达人的情感体验。他还提到人工智能创作中存在的“幽灵现实主义”、“数据保守主义”等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知识可能会冲击传统的有机知识。

尚必武教授在报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学的交叉研究》中指出,文学伦理学与叙事学结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文学伦理学批评关注道德观念和人物关系,叙事学则聚焦叙述方式和结构,两者的交织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杜娟教授在与谈中认为,跨学科视野对理解文学中的伦理冲突至关重要,尚必武教授的报告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激发了未来研究新的可能。

张永禄教授在报告《创意写作与创意批评的双向“奔赋”》中指出,创意写作与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至关重要,但两者常被视为独立领域,缺乏深度交集。他强调,在创意写作视域下,文学批评应更重视作家,更重视创作过程,批评者应关注创作背后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文化互动。

华中师范大学杨晓帆副教授在与谈中认为,创意写作对文学批评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范式转变具有重要性,创意写作促进了普通人的自我表达,推动了文学民主化,文学教育应跳出传统框架,注重创新与实践。

蓝江教授在报告《数字劳动视域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中,探讨了数字技术对文学创作生态的深远影响。他介绍了“技术封建主义”“传播资本主义”等概念,分析数字平台如何通过数据占有与利用,形成了“新圈地运动”,重塑了文学创作中的劳动关系。


天津师范大学王行坤副教授在与谈中剖析了“传播资本主义”理论,指出在网络平台上,表面的文化参与实际被资本和算法所支配,互动空间被资本逻辑吸纳。他还关注大规模文学生产可能引发的文化危机,呼吁将关注点从单纯的文本生产转向文化实践,重视公共组织和社团对文化繁荣的重要作用。


程苏东教授在报告《中国古典学视野下的古典批评话语研究》中回顾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强调了传统与前沿的平衡。他还讨论了中西文学观的差异,针对中国文学缺乏史诗形式的焦虑,提出通过“表现传统”来弥补空白,并推动中国古典文学框架的复兴与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的余祖坤教授在与谈中探讨了“中国古典学”概念,指出它源自西方古典学的启发,并回应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观念的断层。他强调,“中国古典学”旨在复兴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并构建本土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推动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刘阳教授在报告《事件视域中的卡勒文学批评思想:一个疑点及其释解》中,梳理了后理论思想的发展,讨论了卡勒是否应视为“后理论者”。他认为,卡勒的反思与重构为文学理论的延续性提供了新视角,推动了后理论研究在中国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胡疆锋教授在与谈中对刘阳教授关于事件理论的研究表示赞赏,指出卡勒在《理论中的文学》中的观点打破了对“后理论者”的误解,揭示了其独特理论特征。卡勒提出的“文学作为理论”的思想为解决当下文学与理论的困境提供了新视角。

下午,参加分议题讨论的150多名师生分为9个小组,就相关议题展开了学术探讨与交流。分议题包括新理论语境与文学批评方法创新研究、数字资本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创新研究、伦理转向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创新研究、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批评创新研究、重勘传统与近现代文学批评创新研究、事件理论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创新研究、人工智能与新媒介文艺批评创新研究、文化传承与民间文学批评创新研究、历史资源与古代文学批评创新研究小组九个小组,分别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敏教授、万娜副教授、杜娟教授、杨晓帆副教授、刘涛副教授、颜芳副教授、黎杨全教授、张静副教授、付林鹏教授精心组织。每个分议题会场分为上下半场稳定有序进行。

会议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敏教授主持。分议题的九位代表依次汇报了各组的讨论情况。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远副教授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体汇报。最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颜芳副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并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旨在充分探讨当今文学批评的前沿理论问题,通过对数字资本、人工智能、事件理论、创意写作、古典学、伦理与叙事的跨学科研究等新话题新视角的引入,推动文学批评话语创新,促进文学批评在“智能+”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请选择登录身份

授课老师

普通用户

欢迎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如您已忘记密码
可联系教研室客服找回密码

400-000-000

欢迎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设置

管理头像

上传

用户名称

个人介绍

取消

王洪涌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副院长

一、个人简介

王洪涌,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副院长。


1.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词汇学或训诂学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2.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文化解密古代汉语词汇研究教师口语中国语言学史

研究生课程:

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词汇和汉字教学研究

在线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网:汉字文化解密(主讲)古代汉语(参与)

云上中文:汉字文化解密 古代汉语 汉字解密 中国语言学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二、科研成果

(一)项目: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

1.2014年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已结项,优秀。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留学生专项)“新手汉语教师在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已结项。